每年的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那你知道关于过年的来历故事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年兽,知道守岁,过年还有很多不同的民俗活动,而在古代,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过年的吗?这些古诗里面描绘的场景是如此的喜庆热闹,那么,小编在这儿为大家带来过年的诗句的解析,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过年的来历】
1、有关于过年来历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2、有关于过年放鞭炮的来历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3、有关于过年吃饺子的来历
饺子原名娇耳、,饺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饺子,被称为汤中牢丸或馄饨,但与今日的饺子是不同的。三国时,魏国张揖在《广雅》书中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偃月,即半月,就和今天的饺子一样了;已是天下通食可见那时饺子已经有了相当久远的历史;而且是从馄饨发展而来的。到了唐代才把煮熟的饺子捞到碗里吃。而春节吃饺子的风俗习惯开始于宋代,在那时被称为饺子,饺子与交子谐音,交子是什么意思呢?那时使用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当时的纸币为交子,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吃交子,以图财源广进和吉利的意思。
古人如何过年?
一、燃爆竹(宋)
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
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
唐代诗人来鹄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宋代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在火药发明之后,人们在春节仍然燃爆竹。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写燃爆竹的过程: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馀威可驱疠。
二、拜年送名片(明)
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大笔金。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清波杂志》载:元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到明代仍然如此。
文徵明《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清代《燕台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三、饰梅花妆(唐)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据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
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此俗传至唐宋,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春、内家圆等名目。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四、馈春盘(晋)
立春咸作春盘尝,芦菔芹芽伴韭黄。互赠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须待膏粱。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如《荆楚岁时记》载:元日,进屠苏酒,下五辛盘。
周处《风土记》:元日造五辛盘。注云: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五辛盘又称春盘。
《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其中说到用藕、豌豆、葱、萎蒿、韭黄和粉丝作春盘。
五、宫中赐银幡(宋)
新春拜过至初三,大内银幡赐百官。朝回两袖天香满,帽饰招得笑语喧。
《东京梦华录》: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苏辙《除夜元日省宿致斋》诗云:今岁初辛日正三,明朝风气渐东南。还家强作银幡会,雪底蒿芹欲满篮。
南宋仍沿北宋风习。《梦粱录》:立春日,宰臣以下,皆赐金银幡胜,悬于幞头上,入朝称贺。
六、鞭春牛(明)
年年春打六九头,烟火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锣鼓,围看府尹鞭春牛。
《清嘉录》载:先立春一日,郡守率僚属迎春娄门外柳仙堂,鸣驺清路,盛设羽仪,前列社夥,殿以春牛。观者如市。明周希曜《宝安春色篇》:掀天爆声彻夜闹,沸地歌喉板敲檀。春牛高拥巡陌上,瑞麟婆娑影盘桓。
袁宏道有《迎春歌》,证明迎春仪式已经演化为一种盛大的`歌舞活动。明代鞭春牛,还有麒麟搭配,清代年画,更画出大象和春牛作伴,取意万象更新。
七、放灯(唐)
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灯山星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
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浓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成为元宵诗经典之作。
唐睿宗时元夕作灯树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盏,号为火树。金吾不禁夜是说京城破例取消夜间戒严,允许市民逛灯三整夜。
八、蚕卜(宋)
捉弄米粉状蚕丝,内藏吉语待尔食。喜得佳兆虽自设,依然欢乐不可支。
宋杨万里有《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蚕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祸福,谓之蚕卜,因戏作长句》诗: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儿女炊玉作蚕丝,中置吉语默有祈,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云云。
既说是里俗,可知是杨万里家乡江西吉州地方的风俗;也即南方养蚕地区的风俗。
九、猜灯谜(清)
弹壁灯贴三面题,摩肩搭背来猜谜。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机敏方解疑。
《武林旧事》等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富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衙,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谜社在清代极为流行。如光绪年间有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等灯谜组织;其间谜手云集,每以茶馆酒肆,或在自家私宅作为灯谜活动场所。
十、请紫姑神(清)
元宵之夜请紫姑,保佑吉祥赐安福。终归女儿同情意,焉辨荒唐事有无。
刘向《异苑》载: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祝云:子胥不在,云是其婿,曹夫人已行,云是其大妇,小姑可出。于猪栏边或厕边迎之,捉之觉重,是神来也。后来成为传说:唐代寿阳刺史李景,纳何媚为妾;为大妇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杀何于厕中。天帝悯之,命何为厕神。
《荆楚岁时记》: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故民间每于正月十五夜用畚箕为架,以扶乩形式迎接她降临,请她保佑蚕桑丰收,人畜平安。
虽为一种迷信活动,却含有对旧社会不幸妇女的深刻同情,并希望她有保护善良人们的神力。
十一、结羊肠(元)
元宵初过犹自忙,家家女儿结羊肠。含情暗思心中语:何时得似双鸳鸯。
《霏雪录》: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旧历纸九道为绳,乱结以首尾,联属者为兆,谓之结羊肠。柳倩
【过年的诗句】
1、白发添新岁,清吟减旧朋。齐己《除夜》
2、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方干《除夜》
3、岁序已云殚,春心不自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金薄图神燕,朱泥却鬼丸。梅花应可折,倩为雪中看。庚肩吾《岁尽应令诗》
4、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5、龙飞凤舞万象新,腾达天地处处春;盛宴中国进步快,世业长青家家乐!酒巷深亦深《春节乐》
6、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唐太宗《除夜》
7、京国逢除夕,栖迟鬓欲霜。春声生竹爆,岁色动椒香。戒睡听鸡早,占诗探茧忙。烛花频送喜,儿女笑烘堂。张蕴《除夕》
8、送寒迎暖柳梢知,风自东来着意吹。百万人家贺新岁,几家荼垒有新诗。方回《丙申元日》
9、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0、休叹流光去,看看春欲回。椒盘卷红烛,柏酒溢金杯。残腊余更尽,新年晓角催。争先何物早,唯有后园梅。朱淑贞《除夜》
11、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12、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来鹄《除夜》
13、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14、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
15、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6、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17、人生轮回几开端,当惜岁首元月天。雪泥若想留鸿爪,年年日记始新篇!踏雪飞鸿《题新年扉页诗》
18、嗟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贾岛《新年》
19、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20、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21、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罗隐《岁除夜》
22、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苏轼《守岁》
23、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钱谦益《丁卯元日》
24、已将春事叠成山,闲指吟鞭过雁关。手摘轻愁寻旧梦,心铺素纸绘新颜。樽前菊蕊堪调酒,雪里梅枝总耐寒。预向风君签锦约,明朝花翠碧栏杆。云舒云翔《新年寄怀》
25、元日新诗已去年,蔡州遥寄荷相怜。韩愈《元日酬蔡州马十二尚书去年蔡州元日见寄之什》
26、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苏轼《守岁》
27、元良传万世,旦彩耀神州。快意空间聚,乐心吟赋悠。漫岗秋叶《元旦快乐》
28、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29、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30、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31、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查慎行《凤城新年辞》
32、欢笑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挑喜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来。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
33、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34、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戎昱《桂州腊夜》
35、冬至阳春节气新,孤舟万里泪盈巾。孟洋《冬至述怀》
36、清坐无憀独客来,一瓶春水自煎茶。寒梅几树迎春早,细雨微风看落花。叶子奇《己亥元日寓舍独坐对雨》
37、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38、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39、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40、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