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正月初一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正月初一有4千多年的历史,传说在尧舜盛世之时就有正月初一的存在了,不过那时候的人们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关于正月初一的习俗和讲究是有很多的,那么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正月初一的风俗是什么的解析,感兴趣就关注下吧。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一个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汉族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正月初一的由来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拜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据说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正月初一有哪些忌讳?
这一天记得不要打扫,因为小年那时已经大扫除过一次,寓意除去旧的不快,而大年初一正是聚集财气之时,扫地会把财气打走。另外不要骂人和说脏话,大年初一要保持心愉快,好的开始会奠定这一年好运势的开端。还有忌动刀子和剪刀等物品,这些属于尖锐物,不仅怕伤到,也害怕造成不好的影响,未来一年生活中会纠争不断。初一不喝稀饭,如果喝稀饭代表喝西北风,寓意这一年经济拮据,所以最好吃点面食或其他丰富的食物。
【正月初一的风俗是什么】
一、聚财
俗网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很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过泼。
二、行香
新年期间是男女老幼穿新衣,携带牲礼、金纸、香烛,到各个寺庙礼佛拜神,祈求一家大小平安,而各个寺庙也会准备光明灯、平安灯,甚至礼斗仪式让信徒拈香祈愿。
俗信以为正月初一开天门,烧头炷香祈愿特别灵验,所以一些比较著名的庙宇,当年关一过,子时之际,就会立刻涌入人潮,以素食净果,焚香祷告。
三、拜年
一大早,换上新衣的晚辈要向长辈祝福。市内、郊县多食汤团、面条,寓意全年圆满、顺利、长寿。随后是亲友互拜新年,客至以糖、瓜子、糖茶、松子茶、炒米团、元宝蛋招待。
【欢欢喜喜迎财神】初五大清早,家家户户放爆竹迎财神。一班人装扮成头戴乌纱,身穿红袍,手捧大元宝的财神,敲锣打鼓来到每户人家门前去跳财神,房主要笑脸相迎。
四、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
五、给压岁钱
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六、吃年糕
正月初一吃年糕是中国人的传统,寓意着节节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七、贴春联
正月初一有贴春联的习俗。初一一大早,家家户户就会将准备好的红色春联取出,贴在门口,寓意着新年新气象,家中的窗户、大门上也会贴上倒着的福字,有着福到了的美好寓意。
八、吃斋
正月初一有吃斋的习俗。吃斋谐音为吃灾,意思是将新一年的灾难全部吃掉,一家人可以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而且在新年第一天吃素,有着将一年贫苦的日子全部吃掉,以后的每天都会过的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