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据说是佛盛大的节日之一,传说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就是十二月八日,腊八节的由来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哪种说法都有,民间的习俗也是有很多不同,腊八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腊八节是什么节日什么意思的解析,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腊八节的由来】
传说一
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
传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三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四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两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腊八节是什么节日什么意思】
腊八节是佛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家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
提起腊八节,大概多数人头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喝腊八粥,几乎所有习俗都是围绕喝腊八粥进行,但最早腊八粥是穷人食用,到了年底穷人没有吃的东西,将锅盖、缸沿打扫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习俗,最终传到官府、宫廷和寺庙。
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
在漫长的民俗演变过程中,许多俗语也随之出现,如送信的腊八粥,过了腊八就是年等。作为节俗来讲,如果说过年是一首交响乐,那麽腊八节就是第一章前奏曲,过年由此拉开序幕。而腊八粥又称八宝粥,内里五味俱全,八宝含有吉利之意,而在五味中,苦味含有一席之地,与八宝对照,这是与腊八节中与穷人相关的地方,慢慢演绎成今天的民俗,如果失去了与穷人相关这层含义,那就是被剥离了核心。过去旧社会存在对立分离的现象,腊八粥在那一天的意义才非比寻常。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腊八节腊的含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腊八节因腊日而来,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日期为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大家不要忘了,腊八节是我国汉族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