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天气温度又会升高,不过小暑并不是夏天最炎热的时候,那么你们知道小暑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吗?夏天是很多人都不太喜欢的天气,因为过于炎热,很多人在夏天也不爱出去走动,喜欢在家里避暑,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暑节气的特点,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小暑时间】
小暑的时间是7月7日前后,代表季夏时节正式开始,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大暑的时间是7月23日前后,代表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已经到来。立秋的时间是8月7日前后,代表秋季开始,暑去凉来。处暑的时间是8月23日前后,代表炎热即将过去,气温逐渐下降。
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处暑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小暑节气的风俗活动
1、食新习俗
在过去,南方的民间会有食新的习俗,食新其实就是指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是用来保佑风调雨顺的方式。小暑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2、吃饺子
在我们北方的一些地区,会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是属于北方人喜欢的食物,一般不管家庭是否富余,都很喜欢吃饺子。
【小暑节气的特点】
小暑节气一般就是小热,并没有酷热,在这个时候是可以感受到天气的炎热,但是还可以忍受,并未达到一年内最热,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开始。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雷暴频繁,是万物狂长的时节。在过去我国南方地区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在北方地区有头伏吃饺子的传统,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且饺子的外形像元宝,有元宝藏福的意思,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在小暑节气的时候,会有很多民间习俗,当然,南方和北方可能在习俗上是不相同的,天气也是有所差别的。
一、南方雷暴、华南高温伏旱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二、淮河、秦岭一线降水增加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
三、长江中下游雷雨频频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
小暑节气后还会热多久?
正常的年份,小暑节气以后就是大暑,而大暑过了就是立秋,这样出伏了以后天气就逐渐凉爽了。一般节气之间相隔是15天的,如此算下来小暑节气以后一个多月就会凉爽了。
但是在立秋节气以后,还要提防有秋老虎,如果是遇到公秋还算好,立秋后不久很快就凉爽了。
如果是母秋那就非常的难熬了,到时候还会有一段时间依旧闷热难熬。这个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立秋以后,还有24个秋老虎,它的意思是说立秋以后至少还有24天会比较闷热的。
至于立秋以后秋老虎是公还是母,在民间的说法也不同。一些地方的说法是立秋当天如果下雨了,这个就是顺秋,这样的秋老虎是公的,相反在立秋这天滴雨没有下,秋老虎就是属母的,大家都知道母老虎是非常厉害的。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是出伏了以后,即便是出现秋老虎,但是也只是在中午的时候热上一段时间,在早上和晚上还是会比较凉快,不会像三伏天期间整日的闷热了。